中国近现代建筑





各项指数
课程简介
本课程在对比中西方建筑文化的基础之上,建立对中国近现代建筑的整体认识。深刻理解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在近代以来与西方建筑文化的冲突与相融之下,逐步演变发展至当今世界建筑文化的一部分之意义。将目前难以定论的中国近现代建筑文化发展,放到世界文明发展的大历史背景之中,以世界文化的国际化为前提,以文化比较、交流为基本视角,研究性地来讨论这一历史演变进程。将整个课程分为:“前言与纲要”(Outline)和“专题”两部分,“前言与纲要”完全由主讲老师讲授;“专题”部分有选择地定国内外知名专家演讲,形成研究意义的专题演讲。
教师简介
赵辰,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学士、硕士,瑞士联邦苏黎世工业大学博士。曾先后在东南大学建筑系、瑞士联邦苏黎世工业大学建筑系任教,曾任东南大学建筑系电脑辅助建筑设计国家专业实验室主任。主要致力于建筑历史与理论方向的研究,建构文化研究和建筑设计实践。近年来建筑设计作品曾获得教育部优秀勘察设计二等奖;建设部优秀勘察设计二等奖;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SECO)2002年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优秀奖和卓越奖。出版多部编著如《立面的误会》、《中国近代建筑学术思想研究》论文集、《南大建构实验》等,发表核心期刊论文逾百余篇。
团队成员:
冷天 讲师 建筑与城规学院建筑系 建筑学 部分讲课、教学材料
胡恒 副教授 建筑与城规学院建筑系 建筑学 部分讲课
教学目标
课程有深度和新意,既帮助学生系统把握专业知识,又有研究前沿全面介绍,引发本科生的兴趣,促进他们对学术问题的思考,也避免了对难有定论的历史问题成“一家之言”。
教材及参考资源
《中国建筑史》(全国统编教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西方建筑史》(全国统编教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立面的误会》,三联出版社
《中国近代建筑学术思想研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Chinese Architecture and the Beaux-Arts》,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2010, , Hong Kong
教学方式
讲课 作业
教学大纲
(一)前言与纲要:
1. 关于“近现代中国建筑”(前言)
2.中国近现代建筑的历史条件(纲要-1)
3. 中国近现代建筑的历史意义(纲要-2)
(二)专题:
1.1840年以前的中国建筑近代化
2.1840年以后的通商与租界而致的口岸近代化
3. 日本传递西方文化而致的近代化
4.中国建造业的近代化和技术进步
5. 民国政府与民族资本发展而致的近代化
6.中国近代建筑师的执业与现代建筑制度的形成
7. 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城市化
8.改革开放而致的当代全面的现代化
考核方法
作业
1. 模度体系的建筑分析(建筑学专业要求)
2. 读书报告(非建筑学专业或自选)
课程评论